叛逆期分三段,第一段是青春期,第二段是成人期。
孩子的叛逆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3岁,第二阶段是6-8岁,第三阶段是12-16岁。
第一个叛逆期:3-5岁,第二个叛逆期,叫青春期。
第一阶段:3-6岁,是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只要稍不如意,就会嚎啕大哭。
第二阶段:7-9岁,是孩子第二个叛逆期,这是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
第三个叛逆期:12-18岁,是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是家长最难管的年纪。
第三个叛逆期:14-18岁,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期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让人头疼的,也是让家长最头疼的,因为,1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已经到了可以和成年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年纪。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顶嘴。哪怕是父母跟他说什么,他也会反驳,有时候,连他最亲密的妈妈都会觉得烦。
有的妈妈说,孩子14岁的时候,就开始跟大人顶嘴,什么事都要自己来。
这个时候,家长要理解孩子,因为这代表着孩子在逐渐长大,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再愿意凡事都听父母的,所以他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这也是孩子“顶嘴”的心理原因。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这是个坏毛病,于是,经常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这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多的阴影,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喜欢顶嘴的原因,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对的。
这时候,如果父母硬碰硬的话,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
所以,父母与其不断地“硬碰硬”,不如尝试着换一种方式,用更加正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免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孩子顶嘴,家长应该怎么做?
其实,有时候顶嘴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央视著名主持人王芳曾经在节目《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孩子周末在家里写作业,妈妈就让孩子把自己的房间打扫打扫打扫卫生。
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摔坏了刚买的新手机,回到家之后,孩子赌气对妈妈说:
“我没有手机,我没有手机,我要玩游戏,你们也不要管我。”
这位妈妈听到儿子这句话后,气不打一处来,随口就说道:
“你怎么总是这样,总是这样,根本就不听话。”
孩子听了之后,也是委屈的表示:
“妈妈,你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为什么总是管不住我。”
看着孩子眼里含着泪的神情,妈妈突然意识到自己说的话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损害。
想了想,她把自己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回到家后,孩子还是玩手机,她就坐在一起看书。
孩子写作业,她也坐在一旁读书,这时候孩子的心情也变得特别的差。
孩子放学回到家,主动找妈妈说:“妈妈,今天我和小明打架了,我好伤心。”
妈妈没有说话,但是默默的陪着孩子。
她和孩子说:“你好像今天和小明做了一件坏事,那明天我们一起解决吧!”
孩子很认真的答应了妈妈,第二天晚上陪着孩子去做了个实验,孩子很认真的准备,就开始准备。
结果第二天,他比原来那个女孩考的好,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又表扬了他。
其实孩子很单纯,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多,我们只是想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如果这位妈妈不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情绪上,可以想象一下,在平时遇到孩子“耍赖”,提出要求,但是用怎样的沟通方式,引导孩子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四、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耍赖”?
孩子耍赖,我们总是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关注,希望父母多一些时间陪伴自己。
因此,父母要放下手机,陪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一起去钓鱼、爬山、看电影、看音乐剧、看美食、聊天等等。
当我们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我们要注意说:“你真的很勇敢啊,妈妈看到你很棒!”
孩子表现得好,父母可以给一些奖励,如果是孩子想要的,父母要及时给与鼓励,这样孩子会有动力,从而不断地进步。
五、父母应该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当我们发现孩子因为游戏的原因无法自控能力而变得一种很痛苦的时候,这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孩子一起寻求解决办法。
1.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玩,或者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
我和我的一位朋友一起去听一本书时,也很感兴趣,后来他就让孩子去读书,效果很好。
很多孩子喜欢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体会到愉悦感,而且每一次的读书过程中,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也在读书,久而久之,孩子的大脑就会被刺激,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